釋迦牟尼佛
西元前五六五年四月八日誕生,降生於古印度的迦毗羅衛城,父親為淨飯大王、母親為摩耶夫人,太子姓釋迦,本名悉達多,成道後稱為牟尼。為佛教創始人,尊稱為釋迦牟尼。釋迦是部落的名稱,翻譯作〝能仁〞,意思是可以利益三界,度脫眾生,即為利他覺他之意。牟尼是尊稱,翻譯作寂寞,意思是寂照智明,默契真理,即為智行自覺之意,釋迦牟尼便是自覺覺他、覺行圓滿的意思。簡稱佛陀。十六歲娶妻耶輸陀羅,育一子羅侯羅(也是佛陀的弟子,為密行第一,乘願而來,輔佐佛陀教化)。佛陀本為太子,由於在偶然機會中遇見一個病人、一個老人和一個死人,心靈深受震撼,發現人不論怎麼有錢有勢,還是會老、會病、會死,深感生老病死無常之苦,遂有捨俗出家求解脫的決心。
二十九歲時,有一天深夜潛出宮殿,四處探訪名師,並在苦行林中修苦行,結果六年間皆無所獲,發現這些禪定、苦行對於解脫生、老、病、死並沒什麼幫助。乃調整修行的方法,走到尼連禪河沐浴,得牧羊女供養乳糜,然後走到菩提伽耶菩提樹下端身正念,誓願說:「我今若不證無上大菩提,寧可碎是身,終不起此座。」經過四十九天,經過重重的魔考,超人間恐怖和艷麗的種種境界,降伏魔羅的試煉和最後的煩障,示現種種美妙境界。在十二月八日黎明目睹明星而開悟,終於大徹大悟,得成無上正等正覺佛果,被尊為佛陀。世尊不只是自己透徹了解宇宙的真理、物理與眾生的心理、生理,更以這些真理教育他人,一直到今日仍然綿延不絕。佛陀成佛後,往後說法四十五年,度人無數、應機施教、應緣施法、因應個人根機施予教育。於八十歲示現涅槃。鹿野苑為初轉法輪地,以「四聖諦」的義理度化五比丘。此後組織僧團、成立精舍,遊化印度四十五年,上至王侯貴族、下至乞丐貧女莫不攝受,打破了印度不平等的「種姓制度」,可謂是社會改革家。八十歲那年的二月十五日,在拘尸那羅般涅槃,遺蛻火化後舍利子分八份,由各國建塔奉祀。人生因造作諸惡業,所以不能超脫出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,在三界中生死輪迴不已。四聖諦(苦、集、滅、道)即四種真理,苦和集說明生命的流轉,滅和道說明生命的還滅。
普賢菩薩
梵文音譯:三曼多跋陀羅或譯普賢、遍吉。普賢表行願,象徵佛陀理德、行德的菩薩。普賢菩薩過去早已成佛,為了輔佐釋迦牟尼佛教化眾生,倒駕慈航,示現菩薩,其塑像多以騎六牙白象,代表佛法的大悲力,為佛陀釋迦牟尼佛的右脅侍。
文殊菩薩
又稱曼殊室利譯為妙德或妙吉祥。文殊菩薩早已成佛,按之本因他過去曾對寶藏佛發宏誓願,蒙佛授記,字曰文殊;若論本果,則為過去龍種上佛,過去為七佛之師,證得一切佛智,德行深妙,不可思議,所以稱為妙德。文殊菩薩降生時,世界有十種祥瑞,勝福不可思議,故稱為妙吉祥。為了輔佐釋迦牟尼佛教化眾生,倒駕慈航,示現菩薩。文殊繼承佛法,紹隆佛種,輔佛行化,就如同子繼父業一樣,故又稱為法王子。文殊菩薩頭上有五個髮髻,表大日五智。手中執劍,表以智慧斬一切惡法。又常坐在獅子背上,表智慧勇猛如獅,以智慧降伏一切煩惱獸。在眾菩薩中,功德智慧推為第一。為佛陀釋迦牟尼佛的左脅侍。
 

財團法人臺中市 明德宮天聖堂
TEL:04-22038827.04-22039827  FAX:04-22034825
E-mail:
mingde@mingde.org.tw